第三十二章:流程质量

过程质量原则

我们做事情,要确保高质量的产出。

那么如何保障结果的质量呢?

通常情况下,我们并不是事后去检验结果,这已经太晚了。

一个基本的原则是,设计一个高质量的过程,并且高质量的按照这个过程执行。只要做到了前面两点,那么通常结果质量就自然有了保障。

工厂流水线,就是基于这个原则。如果流水线设计合理,只要从原材料进来,一步一步的按照质量完成工序,就可以大概率产生良品。

然而,这个原则并不仅仅是适用于实体工厂,对于销售,也是如此。

揭秘销售流程:40%成交率

在我的经历中,营销/销售演讲做到一流的,有两种典型的范例:

第一类是业界大佬,如乔布斯。

第二类是直销公司,演讲者没有大佬的名气,但是听上去真实可信,而且有着鼓舞人心的煽动力。

与之相比,大多数500强公司的讲座营销,常常干瘪瘪的乏善可陈。

尽管直销业在中国,和老鼠会常常联系在一起。但是,这个行业在销售方面,真是有那么一套。因此我花了一些时间,去了解直销业的销售模式。

让我大开眼界的,是一位美国直销业者的分享。隐去姓名和公司名称,我用Jack和ABC公司代称。

ABC公司主打销售的,是高价的家具类产品。这家直销公司,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

这家公司主要采用1对1的上门销售(经预约)。他们的销售人员,上门销售的成交率,在20%-40%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他们销售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相比,处于高价位。销售需要在第一次1对1拜访中完成。

顶级销售的秘诀:不销售

Jack的同事Peter,是公司的顶级销售人员。成交率在40%以上。与大多数人的感觉不同,他是非常和蔼的一个人,看不出有多少积极进取、攻击性等传统「销售人员的优良品质」。

他有一句话:「我不销售给客户。是客户从我这里购买。」

按步骤销售

这家公司的销售人员,工作任务是上门拜访预约客户,进行销售演示,拿到订单(通常在一次拜访中完成)。说明:销售经理会确认这些预约,然后分配工作任务。

能够持续的取得20%-40%的初次拜访成交率,秘密武器,是他们的销售过程。这个销售过程,是他们30年经验的积累。

他们把一次上门拜访的销售演示,分为了1步1步的过程。

每一个步骤,服务于两个目的:

  • 把演示推向下一步;
  • 把客户推向靠近成交的心理方向。

例如,第一步,是销售热身,主要是让销售人员从精神和身体上,进入销售状态(销售人员也是人,很多时候,他们更喜欢呆在家里睡觉玩游戏,而不是去和陌生人讲话)

第二步,则是破冰。通过与客户的沟通,让他们放松。

在第三步,销售人员通过一个简单的评估,检查客户是否满足促销资格(如果客户购买,这能帮客户省下一大笔钱)。

注意这一步,销售并没有要求客户购买,只是简要介绍促销,进行资格确认。

在第四步,销售会请客户完成一个简单的问卷,关于需求和优先级。

在第五步,销售会介绍ABC公司。

在第六步,销售会介绍产品(产品演示部分)。

顺便说明一下,他们的销售过程,一共有15步。

除了前2步外,其他步骤都遵循一个逻辑上的顺序,以帮助客户。同时,每个步骤的设计,都有明确的产出,以有益于销售人员,推动购买。

例如,第三步,促销活动资格确认,在做评估和介绍时,会让夫妇双方都加入沟通。因为ABC希望,在做销售演讲时,双方同时在场。

这样的大宗消费,几乎都是一个共同的决定。如果你一开始忽略了一方,最终对方可能成为强大的阻碍因素。

这一步还有一个目的:让夫妇双方都对促销活动产生兴趣(可能的一大笔钱的节省)。而节省的金额,与评估表中,两者的输入有关。这样,让目标客户积极参与到销售过程中,而不是被动的听。

同时,在设计沟通话术时,采取了一些措施,让促销听上去更可信。

而第四步,需求和优先级问卷,则用于识别潜在客户的关键需求。

一旦了解了客户当前的问题,以及在选择新的产品时,他们看重什么因素。销售人员就可以在以后的产品演讲及其他环节中,有针对性的沟通。

这一步也消除了客户的常见反感:销售人员都不问他们需要什么,就开始卖产品。

第五步,公司介绍,会告诉客户市场上的常见厂家,并强调ABC公司的独特之处。

这一步期望的产出,是让客户觉得,尽管看上去市场上有很多选项,真正的选择只有一个。

每一个步骤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引导客户逐渐靠近终点:从理性和感性的双方面,相信购买ABC的产品是最好的选择。当销售人员遵循这样的步骤时,通常在初次拜访客户的成交率,在20%-40%。

而当销售没有遵循上述步骤时(可能是因为懒惰,或者觉得自己的方法更好),成交率会掉到20%以下。因为每一步,都在引导客户达成销售的过程中,完成了特定的工作。即使你忽略一个步骤,也会降低成交率。

一般的销售人员,觉得销售演示就是「一件事情」;而对于ABC公司而言,它们是一环扣一环的过程,一层层的打开成交大门。

理解每一步中的客户心理

当我了解到ABC公司的销售过程时,感觉大开眼界。尽管在此之前,我对于流程式的销售方法,并不陌生。因为我曾经就职的微软公司,本身就是采用的流程化的销售管理。

不同的是,微软这样的公司,面对企业客户,销售周期长项目大,它的整体模型,对应着企业的采购流程,没有深入到具体个人的心理因素。

而ABC公司的销售模式,需要在1次上门拜访中,完成大部分的销售工作。因此他们的步骤拆的更细,每一步对应的是客户的内在心理状态。因此它的销售过程,就是出色的攻心术解析。

在设计15步流程时,ABC公司理解,当陌生销售拜访时,客户的最初心态,应该是有些警惕、不安。毕竟,有推销的上门了。

因此在开始演示之前,销售人员首先需要帮助客户从警惕、不安的心态中,解脱出来。

这是第二步:破冰设置的目的。

在客户心情放松之后,销售会介绍接下来的计划。因为通常这会比客户预期的时间更长,因此需要设置他们的预期:

AAA太太

接下来,我会简单的向您介绍我们公司,以及产品。市场上有不少这类的产品,但我们的产品有3个关键的差异。所以我会演示给您看,以确认它们是否符合您的需求。这需要10分钟到15分钟的时间。

如果您对产品满意,希望进入到价格环节,我会根据您的配置,计算价格以及优惠方案。

您觉得这样可以吗?

一旦客户同意了,他们通常愿意听你讲下去。如果跳过这一个确认,很可能中途客户就耐烦,心想「你丫到底还要讲多久」。

接下来,销售会在产品演示中,激发客户的欲望。

在销售过程中,还需要在客户心理中激发的另外一种状态,是紧迫感。人们总是习惯于拖延行动。

在ABC的销售中,紧迫感通常通过两方面创造。

第一:在销售演示中,讨论为什么「很快需要」而不是「将来需要」。感谢第4步的客户需求问卷,销售已经知道,客户所关心的主要问题。否则,你的讨论只是无的放矢。

第二:促销方案:在销售上门时,带有时效性很强的促销方案。在第3步,客户已经知道了促销方案的存在。但是细节,只有在客户已经满意了产品之后,才会展开。否则不仅仅浪费时间,而且容易扼杀订单。

要点是,在设计销售流程时,每一步的顺序,是考虑了客户的心理状态,从一开始的不安,到最终迫切的希望成交,需要达成的转变。

只有当客户比较放松,同意销售提议的议程之后,才能开始公司和产品介绍;只有已经激发了客户的渴望时,才能关注于创造紧迫感。

销售人员犯的最多的错误,大概就是在客户不想要的时候,已经开始卖。

关门:提前消除客户拒绝因素

客户总是有各种理由,会拒绝购买:无论他们是否告诉你。例如选择竞争对手,不那么需要你的产品,觉得价格不合理,觉得自己无法承受费用,可以将来再说......

这些理由就像一个个的门,客户可能从任何一个门中,逃离出去。

ABC公司的15步销售流程,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逐步关上一扇扇的门。一直到最后,客户感觉省下的合理选择,就是购买产品,而且是立即购买。(显然他们还是可能说不,但是主要的大门,应该已经关上了。)

如果你让门开着,客户常常会从那里溜走。

为了关门,首先你需要了解,都有哪些「门」。在ABC公司所在的美国家具市场,最大的门,就是客户想看看「其他公司的选项」。

如果在销售拜访结束时,这扇门依然开着。客户会感谢你,但是却拒绝下订单。因为他们还要「看看其他的」。

在销售词汇中,我们把这称为「异议」。诚然,作为销售人员,你需要在客户提出异议时,进行处理。但是,关门的要点在于,在销售过程中,提前消除客户的潜在异议。

在ABC的销售演讲中,会比较市场上的典型产品,与ABC的差异,展示ABC的独特销售卖点。在这部分展示结束时,销售会问客户:「我们先抛开价格问题。这是你们希望装在家里的家具吗?」

如果对方的回答是「是」,那么他们基本上,同意自己想要ABC的产品(不考虑价格因素)。现在,价格常常会成为客户拒绝的主要理由。尤其是「超出了我的承受能力。」

因此,在产品演示之后,接下来的一步,就是分期付款介绍。例如1年、2年的分期付款方案。这样,更有可能在他们的预算范围之内。

同时,如果在这一步,发现即使在分期付款之后,也超出客户的接受能力,通常接下来,销售会介绍一个低额的选项。而不是纠结在原有的主打产品上。

要点在于,在这个过程中,销售人员关上了越来越多的门:其他公司的选择、价格承受能力,等等。这样到最终,客户缺乏好的理由说「不」,而有足够多的理由说「是」。

这不意味着每个客户,最后都会买单。但是,成交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关门的质量。

关门问题

「关门」针对的,是客户的心理状态。

那么如何确认,到底你的关门成功与否?常见的一种方式,是使用关门问题。

例如,在产品演示后,销售会问:「先不考虑价格因素,这是您们希望安装在家里的产品吗?」如果对方回答「是」,你可以确认,他们对于产品的好感。

在销售中,有一句名言:「Always be closing」。色狼式销售认为这是说持续的推销逼单,其实真正重要的是持续的「关门」。

ABC公司的流程中,关门问题,贯穿于销售的全过程。

例如,在介绍了产品的安全特性之后,会问:「这种水准的安全性,是您希望具备的吗?」而在介绍了他们独特的售后保障之后,会问:「这些售后保障,是您想要的吗?」

通过询问关门问题,一方面销售人员可以及时的发现客户的异议,进行处理;另外,让客户在心理上逐步确认自己的需求。注意:销售的演示,重点是ABC公司的独特之处,当客户确认他们想要这些之后,其实基本上,也就排除了竞争对手。

这就像「温水煮青蛙」,通过不时的让客户认同小的看法,在心理状态上逐渐走向成交,最终达成水到渠成的销售。

糟糕的销售,常常是把青蛙直接丢到沸水里,而你的客户,完全没有做好心理准备,自然砰的跳出来了。

价格暗示

在英文中叫做「Price conditioning」,我把它翻译为价格暗示。

简单的说,价格暗示的概念,就是教育你的潜在客户,期望和预期你的产品在一个高的价格点上。因此,一旦你的产品价格低于客户的预期,销售会相对容易。

奢侈品行业,算是玩这一手的专家。

在乔布斯的带领上,苹果的风头,甚至比传统奢侈品更猛。在上海的第一家零售店,开在陆家嘴黄金地段:国际金融中心。占据了大门外的黄金位置。全透明的建筑风格。你一眼看上去,哪怕从来没有接触过苹果,也会感觉「东西摆在这里卖肯定贵」。

几千块的苹果产品,跟这个腔调一比,简直像是占了大便宜。

直销业是另外一大行家。当然他们没有像奢侈品公司一样砸环境,而是通过沟通技巧,让你产生「贵」的期望。安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价格暗示,通常并不是1句话的事情,而是贯穿于销售过程中。

回到ABC公司的实践。

为什么价格暗示如此重要?首先,客户通常并不清楚,到底一个产品应该值多少钱。你需要让它们从心理上,产生更为具体的认知。而且,ABC公司的产品,在行业处于高价位。因此,他们需要利用和强化客户的心理:高价格代表高质量,廉价意味着低质。

在销售过程中,会提醒客户一个事实:「廉价常常等于劣质」。

「有多少次,您买了一个廉价的产品。然后发现它不能满足需求,或者干脆坏掉了?最后我们不得不换一个更好的产品。结果我们买了两次单,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偶尔在沟通中,销售会说:「这不是廉价货,它是高端产品。」会谈到那些公司,安装便宜的产品,2年后倒闭了,留给客户一个劣质的产品,客户不得不自己进行维修,甚至扔掉(在家具行业,这是常常发生的现象。而ABC公司已经有30年的历史,生产优质的产品)。

销售会谈到生产产品中,使用的优质原料。甚至特定部分的价格:

「我们选择的,是50美元/米的材料;一般市场上使用的,是20美元左右。但我们不想两年后,就来进行维修。」

作为演讲的一部分,销售将会展示一个调查的摘要(来源于一份报纸),显示像ABC公司进行的这类家具安装,平均花费在14000美元左右。

这些行为,有两方面的作用。

第一:提升了客户对于价格的预期。可能本来客户认为,10000美元就能搞定所有的事情。但是,来自媒体(而不是ABC公司)的调查显示,平均花费在14000左右,客户会重新思考自己的估价。

第二:由于ABC的定位,是「高质高价」。销售使用的语言,强化了客户心目中的「高质高价」感觉。

当谈到「1米50美元」时,客户可能会想:「如果这个材料就是50美元/米,那么它的总成本,会有多贵?」

事实上,ABC公司开发了一个聪明的价格暗示工具,来销售他们的门。他们从一个第三方的商品目录,摘录了各种原材料的价格,汇总到一起。向客户展示,如果按照市场价格采购原料,从头安装一个高质量而且安全的门,需要花多少原料成本。

对于一个门的成本是多少,客户常常有自己的估计。而这个汇总表,则向客户显示,如果是单纯采购原料,将会花费比他们预期多得多的价钱:而且没有安装和门本身的质量保证。

这样,当最终销售人员给出报价时,客户不会「大吃一惊」,因为他们已经有了预期。

同时,通过向客户展示,一个第三方的商品目录上的材料价格,合理化了ABC公司的高价格。客户不再觉得,价格高的毫无依据。

另外,你可能觉得,强调「高价格高质量」是不是会降低成交率。毕竟,这是针对普通家庭。这里有一个理由:销售上门会有促销计划,帮助客户省掉一笔钱。而你在客户心目中「高质高价」的印象越强烈,这个促销就会越有力,从而推动客户立刻下单。

客户喜欢占便宜,而不是廉价货。

创造紧迫感

客户拖延是销售的噩梦。

在ABC公司,当与客户预约上门拜访时,客户会被告知:销售人员会带着两个价格方案。一个是正常价格,一个是促销价格。加入促销方案会帮他们省掉一大笔钱,条件是:他们需要同意使用它们的房屋,帮助ABC宣传推广。具体的细节,销售人员会与他们面谈。

这个促销方案,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创造紧迫感,让客户当天下单。

作为销售代表,在拜访客户之前,并不明确客户需求的紧急度。可能客户希望立即行动,可能是他们正在考虑的,没有明确时间表的事宜。

创造紧迫感是销售代表的职责。他们会通过几种方式,来促成目标。但是首要的手段,就是促销方案的应用。

ABC公司使用的主要促销方案,是让客户成为「样版客户」。客户需要允许ABC公司,对家具安装前后的状况拍照,在房产中放上一块广告牌(美国人大都是有独立的住宅和庭院),以获得一笔大额的补贴(说明:他们不称之为「折扣」,而是叫做「补贴」)。

样版客户数量有效,这给了喜欢产品而有拖延心理的客户,强大的购买理由。但是,如果销售没有激发客户的购买欲望,促销就缺乏效果。这也是在15步流程中,前面的需求调查、产品演示等的作用。

销售常见的错误,就是在客户还不想要产品的时候,已经开始「给折扣」。

在结束产品介绍后,有一个步骤,销售会更详细的介绍促销活动,并且展示给客户促销条款。

这个促销条款,是除了产品本身之外,最为重要的成交工具。因为它基本上把客户的选择,限定在了「买」或者「不买」,排除了「考虑一下」这个让销售最头疼的选项。

条款列出了样版客户的一些选项,例如允许拍照、允许放置广告牌。如果客户选择越多,那么得到的补贴也就越大。

还有,如果客户越早加入,补贴越多(这一条给了客户更强的动机,尽快行动)。

在条款中,有类似如下的文字:

在结束拜访时,无论客户签字与否,销售代表必须收回针对样版客户的报价单(含补贴)。这一点必须清楚的解释给客户,以免造成任何误导。

如果客户对此有异议,销售可以解释说,补贴来自于营销费用,数额有限。因此采取先到先得的原则。

在衡量了客户房屋(以确定家具尺寸)后,计算价格之前,销售会说类似如下的话:

这个促销方案,最重要的就是速度。因为如果你们越早安装,越早成为样板客户,对于这个地区的营销影响就越大,你们也能省下更多的钱。让我们先抛开价格因素,有任何其他原因,导致你们在接下来的6-8周内,无法安装的吗?

这个问题很关键。

如果客户没有其他原因。那么可以假设,除了价格之外,客户在心理上,已经可以接受在今天下订单,在接下来6-8周内安装。这样销售接下来,可以用促销方案作为工具,来关上「价格」的门。

而如果客户有其他原因,销售可以先解决这方面的顾虑。否则价格和促销缺乏意义。

在讨论促销时,有3个重要的原则;

1)永远不要无条件给予

如果你给了客户什么,你一定要得到一些回报。

例如在这个促销方案中,客户要得到价格的优惠,就需要成为样本客户:6-8周内安装;在房屋周围树1个广告牌,4-8周等。同时,他们需要今天下单。

如果客户觉得你轻易就会给,他们会要的更多。免费的午餐谁不喜欢。但并不代表他们真正重视。

而「无条件给予」,是好人特别爱做的事情。

2)价格和促销的理由要真实可信

不少销售喜欢讲这样的话:“我们的价格是10000元。你如果从我这里买,我会给你8000元的优惠价。

这给客户的感觉是:你的第一价格根本就不真实。然后他们会接着想:「恩,这个8000块还有多少水分呢?」

而在ABC的销售流程中,前面用了具体的沟通,来提升客户的认知。例如产品原料价格的展示。从而让客户认可原价的可信度。

而在促销环节,使用「作为样本客户,获得营销补贴」这样一个容易接受的概念。

3)「害怕失去」常常是比「想要得到」更强大的动机

心理学家调查显示,人们在得失方面的心理感觉,是不一致的。大概有1:3的关系。

简单的比喻:你要得到300元,才能冲抵失去100元的不适。

在ABC的销售过程中,首先会给客户样本客户的报价单,上面有他们能得到的补贴。而如果客户当天拒绝成交,这份报价单会被销售收回。 这其实给了客户一种「失去」的心理感觉。

全流程的质量控制

前面案例中的销售流程,其实是一条无形的生产流水线。

在生产流水线中,当工作任务被拆成一个一个环节,每个环节有特定的产出的时候,质量就可以在最近的生产环节得到检验控制。

这就像如果在工厂,原材料检验就有问题,那么可能后续流程就不应该继续了,因为再做下去也是浪费资源。

例如在销售流程中,如果某个步骤,客户的反馈有异议。比如在这个环节:

销售会问客户:「我们先抛开价格问题。这是你们希望装在家里的家具吗?」

如果客户说不是,或者犹豫。那么销售就不应该继续往下做促销之类的事情,否则客户都对产品有犹豫,下面往往也是白搭。

这时候应该跟客户交流,搞清楚他的想法,再决定是否进入下一步。

这样看上去,好像遵守销售流程比较死板,却是在质量上,可以即使的发现问题。

而且哪怕是失败了,也知道到底卡在什么环节上。回来可以分析总结改进,无论是从个人层面、还是组织层面。

这就像中学数学,解题,可以分步运算,也可以一步写出结果。

然而前者,如果你错了,通常知道自己错在哪一步,改起来容易。后者,往往就没那么简单了。

回到销售场景,大多数销售人员,可能一口气噼里啪啦跟客户说了两个小时,中间并没有这种步骤化的、互动的质量检测机制。

往往他们赢得了单子,未必知道应在哪里;输掉了单子,也未必知道输在那里,很难提升。

而企业,如果没有这种高效的流程,也难以有效的在扩大人员规模的前提下保障销售质量。

大多数企业,跟这家公司比起来,流程就太粗糙、低效,难以保障质量。

过程与结果

我花了比较长的时间,来解释ABC公司的销售过程。

从销售的角度,希望它能打开你的眼界:销售不仅仅是一件粗糙的事情,而是一环扣一环的过程。

从质量管理的角度,这涉及到基本的原则:过程质量原则。

大多数领导者、大多数企业,往往认为很多工作,诸如销售,是一种天赋,难以系统化提升。其实很多时候,还是因为体系能力欠缺,缺乏对过程的重视和设计能力。

需要提醒大家思考的,是过程和结果的关系。高质量的过程,才能持续的获得高质量的结果。

你们是在正确的象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