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洞察人性的学习

洞察人性需要怎样的学习体系

在前一章,我们讨论了洞察人性的知识体系,以及旨在传授这套知识体系的教科书《人性洞察力的的15项修炼》。

那么,到底如何学习,才能真正把握人性洞察力,把教科书的知识体系,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融汇贯通呢?

我们也需要从战略、战术、技术、数据四个层面,建立高效的解决方案。从战略开始做顶层设计,层层落实。

层次要点
学习的战略发展智慧导向
通透路线驱动
以知识体系建设为中心
学习的战术理解建构巩固三部曲
寻宝连线占领3游戏
万能解题法
学习的技术知识森林学习软件
知识体系可视化
知识建构集成化
知识建构协同化
数据统计精准化
学习的数据系统全面的整体知识脉络数据
精确的特定知识洞察地图
覆盖5大场景的经典案例题库

因此本章的核心内容,也就包含4个部分:

  • 学习的战略
  • 学习的战术
  • 学习的技术
  • 学习的数据

学习的战略:从对能力的认知开始

要做出高质量的战略决策,首先就要有高水平的战略认知。

例如诸葛亮给刘备的建议,首先是要进行战略分析,分析天下大势。认知水平高,才能抓住关键问题,孵化有效决策。

因此,为了做出学习的战略决策,我们首先需要建立对学习的本质认知。

有两种类型的能力:技能与智能。

  • 技能:熟练度驱动
  • 智能(智慧):洞察力驱动

搬砖是一种典型的技能。技能的提升通常比较简单,随着时间的推移熟练度上去,你的效果也就会上去。所以对于技能提升,努力常常容易看到直接的、明显的效果。

而智能这个东西,努力和能力提升的关系,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因为所谓的智能,它的基础是对规律的把握、问题的分析判断、策略的制定、高质量的决策。一个人是否有高度的洞察力,看透事物的本质,能做出高质量的判断和决策,决定了它的智能水平。

例如人际关系能力,我们需要知道面对什么人,他是什么状态,现在他想要什么,讲什么做什么会激发对方的兴趣,能让人舒服。这些背后需要对人性的了解、对心理的阅读、对需求的把握、沟通的策略等等。不是每天都跟人打交道,就能自然的更上一层楼。所以很多人跟人打交道一辈子,水平还是非常低。

需要说明的是,智能是基于技能之上的。例如要有出色的人际关系,至少你讲话发音要能让人听懂把。讲话发音是技能驱动的,通常熟练度上去就OK了。

战略决策:洞察人性需要走通透学习路线

不同的能力,对应着不同的学习路线:

  • 发展技能 -> 熟练路线(追求熟练的记忆应用)
  • 发展智能 -> 通透路线(追求通透的理解掌握)

如果我们用刷技能的方式,去看待学习,那么刷题就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因为熟练度上去,技能就提升了。

这样遇到学习问题,就本能的想要去上数量,搞熟练。

如果我们认识到,智能水平才是学习的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去建立洞察力,把事情搞透彻,这就导向了以质量导向的学习方式。

我们看学校里,学霸和学神,核心差异在于,学霸走的是技能驱动路线,更关注刷熟练度;学神走的是智能驱动路线,更关注建立洞察力,搞透彻。

这两者的差异,其实远远不是考试分数能衡量的。

用足球赛的例子,我们讲有球能力和无球能力。有球能力更多的是技能,例如控球、传球,这种训练往往是熟练度导向。

而无球能力,更多的是智能了,对比赛局面的阅读判断、策略的设计,甚至还有诸如能否团结球员的领导力。

哪怕是足球这种体育竞技,顶尖的球员,也是要有高度智慧的。

回头我们看今天大多数同学的学习,几乎都在关注技能提升,却很少去发展智慧水平。

丢了西瓜捡芝麻。

战略决策:以知识体系建设为中心

要发展人性洞察力,就需要走上通透学习路线(智能驱动),以知识体系建设为中心,打造出强大的洞察人性的知识体系。

这一战略决策,与传统上刷题为中心的学习,有根本性差异。

  • 熟练路线 -> 打仗为重(解决问题、刷题导向)
  • 通透路线 -> 治军为先(知识的组织建设、知识体系发展导向)

为了加深我们对这两条路线的认知,我们还需要借助「军队与战争」这个常见的领域,强化对「治军与打仗」的认识。

而谈到战争,又要谈到孙子兵法,和我们的一级知识点「全胜思维」。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孙子说: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孙子把军队分为两种:胜兵和败兵。这个划分不是从最终的结果,而是从对待作战的态度。

出色的军队,是做好了确保胜利的各项工作,再开打。而平庸的军队,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上场再说,说不定就打赢了呢?

前者很大程度上,是稳赢,因为已经有了必胜准备,才开打;而后者,更像是赌博,寄希望于临场发挥而非充分准备。

战争的胜负,决定性因素不在战场之上。

回到学习领域,大多数人,都是「败兵」,看上去在学习,但是并没有做好「先胜」的准备。你天天在刷题,别人也在刷题;你在上补习班,别人也在上补习班。凭什么赢的人,一定是你呢?

如果你问大多数学生、家长、老师,他们「先胜」的逻辑是什么,很少有人能给出强力的答案,更多的是诸如「要认真」之类的话。

大多数人,在学习这件事情上,对于「胜利战略」,都是稀里糊涂的。输的人固然是稀里糊涂,那些考上各种重点学校的人,其实大多数也是稀里糊涂,缺乏明确的思路。只是因为整体的竞争水平低,矮子里面拔高汉。

治军与打仗

在隆中对后,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主要负责后勤行政、外交方面的工作。

公元前221年,刘备为报关羽之仇,起兵攻打东吴,被陆逊火烧连营,兵败病逝白帝城,临终托孤诸葛亮。

此时刘备集团的人才,军队,地盘,因为两场战争失败,已经损失惨重。曹魏和东吴也有入侵之意,蜀地人心惶惶,

诸葛亮临危受命,除了政治,也全盘抓起了蜀汉的军事。

当时,蜀汉和魏的实力,差距很大。从人口角度,蜀90万,魏460万;从兵力角度,蜀最多能出兵10万左右,魏最大70-80万。

大多数人看到这个对比,基本上直接吓跪了。然而,在稳定了蜀汉形势后,诸葛亮进行了一系列北伐。

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分兵派马谡守街亭失败,留下了「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此后的几次,蜀汉在战斗中都占了上风。魏军要么坚守,要么尽量避免与蜀军作战。

鉴于双方的实力差异,诸葛亮出兵的目的,并非直接攻克魏国,收复洛阳长安。而是通过进攻,调动魏国的资源,阻碍魏国发展,引起曹魏内部的混乱和内乱,从而削弱曹魏,制造进一步的机会。

这就像打游戏,有些时候并不是旨在攻克地盘,而是频繁进攻骚扰,阻碍对方生产发展。

打过战略游戏的人可能知道,这种骚扰战术,挺让人讨厌。为了防止随时的进攻,要花费资源造兵,平时又没啥用。但不准备,又怕来了损失太大。

诸葛亮就这样,几次北伐,每次魏国都要调集大军,打乱生产,苦不堪言。而诸葛亮军队来了,往往是直接收割魏国的粮食,吃的差不多就回去,没什么损失。当然粮草后勤也是蜀汉的大问题,没法长期攻坚,导致这种侵扰战略才是最优的选择。

曹魏被这种打法也是搞得苦不堪言。诸葛亮五丈原病逝之后,魏国皇帝就开始大修宫室,追求个人享受了.....换个角度,前面估计也是憋坏了。

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贡贽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禽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来自去。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昔子产治郑,诸侯不敢加兵,蜀相其近之矣。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曹魏干脆不在诸葛亮来的时候,直接正面硬刚,打掉蜀军不久好了嘛,一劳永逸。要知道蜀国本来人口少,出不了多少兵。

对于魏国而言,与蜀汉的战场,是他们的西线。蜀军仅有步兵,而魏军则有骑兵、步兵,而且西线的军队数量也多于蜀军。看上去怎么也是对曹魏有利。

他们没办法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诸葛亮治军一流,训练了一支非常强悍的军队。用古人的评价来说:

及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

诸葛亮是吃透了孙子兵法,「胜兵先胜而后求战」。他带兵出场,已经是有充分的准备了。其中一个关键,就是训练出「止如山,进退如风」的军队。

这样的军队,魏国想要正面硬刚,哪怕兵力占优,同时有步兵和骑兵,也是难以打赢。

所谓「诸葛一生唯谨慎」,他敢带兵出来,基本上已经有把握了,就不怕你硬刚。

在第四次北伐时,魏国主帅是司马懿。司马懿水平也很高,既然「胜兵先胜而后求战」,那没把握,我就坚决不打,保持距离还不行吗,等你粮食没了自然就走了。

诸葛亮看到这种情况,就故意收缩军队,暴露各种弱点给魏军。魏国将领看到了,觉得我靠你也太嚣张了,看我摁死你,纷纷要求出兵。

司马懿也知道诸葛亮肯定是诱敌,但看着破绽卖的这么大,觉得自己怎么也能吃定把,那就打。

这一打结果就是:

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司马懿)还保营。

所以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司马懿学精了,无论如何,就是不出战。

学习中的治军与打仗

在三国演义中,描写诸葛亮的军事才能,重点是打仗能掐会算,出奇谋。例如三把火: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藤甲兵。

这种「奇谋」类的故事,往往是编造或者来源于其他将领。然而老百姓特别爱听,觉得好热闹诸葛亮好厉害(古代三国演义很大程度靠说书传播)。

然而诸葛亮卓越的体系建设能力,例如前面说的治军能力(打造高素质军队),在三国演义中却没有提及。但考虑到受众也不奇怪,毕竟跟老百姓讲军队体系建设,这个貌似完全提不起兴趣。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后,司马懿去查看蜀军留下的营寨,感叹诸葛亮「天下奇才」。后来西晋、唐朝等也学习诸葛亮的治军法,来训练军队。

在学习中,也有「治军」和「打仗」。

学习中的军队,就是知识体系。

所谓知识体系,是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整体构成的知识网络。

在知识体系中,有三类基本元素:

  • 知识点(例如「分享式对话」、「高度赋能原则」、「上堆与下切」这样的知识概念)
  • 案例(案例是知识点的应用场景、案例题目)
  • 相互关系(知识点之间、案例之间、知识点与案例之间的相互关系)

注意,不仅仅知识点是知识,案例、相互关系也往往是知识。例如人性洞察力的各种典型题目(案例),也是知识体系中重要的部分。

一个人的知识体系,就是他的「知识军队」。

治军,就是建立知识体系。

而打仗,就是日常分析解决问题,例如现实中人际关系、沟通、心理问题的解决。

大多数人本能的把「打仗(解决问题)」看作核心目标,其实真正面对复杂的领域,决定性的是你的知识军队建设。要有一支强大的「招之能来、来之能战、站之能胜」的强大知识军队。否则根本没有打仗(解决问题)的本钱。

而解决问题,其实还是在帮助你认识和巩固知识、提升经验案例,最终强化你的知识军队。

也就是说,为了发展人性智慧,你必须坚定的以「建立强大的知识体系」为核心学习任务,解决问题也为建立知识体系服务。

在人性洞察力的学习中,知识体系建设不力,是主要矛盾;解题不行,是次要矛盾。

我们需要聚焦主要矛盾,以知识体系建设为中心,才能有效破局,拉动次要矛盾的解决,高效解决心理、沟通、问题。

学习的战术:从反复刷题到一次搞定

熟练学习观和通透学习观,在对战术打法的要求上,差异巨大。

  • 熟练学习观的战术思想:依赖反复拉锯、大量刷题
  • 通透学习观的战术思想:追求一次消化、精准巩固

在传统学习思维中,老师和同学往往默认,成绩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就是要靠大量反复刷题。

然而顶尖学神,他们根本就不需要这样啊,一次就实现高度理解,针对性的做些查漏补缺就行了。

那么,到底如何实现这种一次消化的战术打法呢?

从知识体系建构的角度,我们学习就像是搭积木。

首先,每个学科其实已经有了一个积木模型,也就是他们自身的知识体系。比如数学教科书,你可以看作是数学已经搭好了一个积木模型。那么我们要做的事情,首先是拆解研究这个积木模型到底是怎么搭建的,有哪些基本元素如何一步一步组合起来,构成了模型整体。这就是理解学科知识体系的过程。

细细研究拆解了这个积木模型的结构,接下来我们就是要自己去把它搭起来。也就是我们自己要去开始建构这个体系。建造起来之后再去巩固它。

所以从知识体系建设的角度,其实我们有三个基本任务:

  1. 理解学科知识体系
  2. 建构学科知识体系
  3. 巩固学科知识体系

熟练学习和通透学习的战术体系,尽管都有这三件事情,在这三者的时间分配(数量结构)和质量上,有根本性的差异。

  • 熟练学习战术体系:粗放学习的倒金字塔
  • 通透学习战术体系:精准学习的正金字塔

我们看熟练路线和通透路线的战术体系,投入的重点是不一样的。

熟练路线下,这三个环节的结构呈现倒金字塔结构。也就是往往在理解下面花的时间少,质量低,而在巩固方面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通透路线则反过来,会在理解学科知识体系和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方面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此基础上,只需要花少量的时间来做巩固工作。

也就是说通透路线,体现了下盘扎实的特征,而熟练路线则是底盘很虚。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看上去熟练路线,花费大量时间反复刷题效果不佳,因为地基都没有。

就像搭积木,你连别人的图纸都没理解,自己建得也非常不牢靠。那看上去天天在那儿这里修一下,那里搭一下,但效果不好,没基础。

通透学习3步游戏:体验愉悦、效果通透

前面谈到,要实现一次消化,我们需要实现通透学习的正金字塔。

也就是说,要循序渐进做好3个步骤:

  1. 精准理解学科知识体系
  2. 精准建构学科知识体系
  3. 精准巩固学科知识体系

大致对应着这3个步骤,我将其游戏化,产生了通透学习的3步游戏。

  1. 寻宝游戏(识别创建知识点)
  2. 连线游戏(识别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提炼知识演化脉络)
  3. 占领游戏(提高对知识点的掌握度、实现对知识地图的全方位占领)

按照这个3步游戏,循序渐进,保证每一步的学习质量,就能实现一次消化、对知识体系的牢固掌握。

1)寻宝游戏

在这一步,你要在教科书上,识别其中的知识点,将它标记和创建出来。

知识点,就是教科书中的宝藏。

在这一步结束,将会产生零散知识点地图。

2)连线游戏

在这一步,你需要分析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提炼知识体系的演化脉络,将第一步产生的零散知识点连接起来,从而建立起整体的知识体系。

在这一步结束,将会产生知识脉络地图。

3)占领游戏

在这一步,你需要评估和提升各个知识点的掌握度,把日常案例整合到知识体系中,进行分析和实践,在知识地图中进行标记,最终实现一统天下。

在这一步中,我们将会持续更新知识掌握度地图。

教材各章的学习思路:各章知识体系分析

通透学习法,围绕知识体系分析和建构展开。

为了确保学习质量,在学习教材《人性洞察力的15项修炼》中,每完成一章的分析建构,都需要提交本章的知识体系分析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

  • 本章的核心主题是什么?
  • 本章包含哪些核心知识点(核心战略层知识、核心战术层知识、核心技术层知识、核心数据层知识)?
  • 本章的核心授课脉络是什么?
  • 本章的核心知识结构关系脉络是什么?
  • 本章的知识体系,在人性洞察力全局知识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
  • 你觉得本章什么知识,对你有最强的实用价值?可以应用到什么地方?
  • 关于本章内容和知识体系,你有什么觉得不够清晰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 关于本章内容和知识体系,你有什么觉得可以补充、强化的内容分享?(例如相关知识、案例经验等)
  • 你学习本章最深刻的感受、心得是什么?
  • 对于本章知识体系,后续你准备重点强化和应用哪些知识?有什么学习和实践计划?

这样,确保同学们实现了对于教科书的知识体系的基本理解和掌握。否则后续知识的学习、问题的解决就像无源之水。

统一解题战术:一套方法分析所有人性问题

前面的寻宝连线占领游戏,是围绕整体的知识体系建设展开(治军)。

我们聚焦于一次搞定,通透理解。

而在打仗(解决问题)层面,同样的,我们也需要有一套统一的、争取一个方法分析解决所有人性问题的战术。

这就是万能解题法。

在「洞察人性的知识」一章中,我们已经谈到了万能解题法。在此就不详述了。

解决问题的学习作业:问题分析报告

基于上述万能解题法,我们对于实践问题的分析解决,也可以产生一个解题作业的报告框架,其中内容包括:

  • 看到题目案例,你有什么本能的反应、感受、思考?(不用结构化的解题思维,基于原始的经验和分析)
  • 这道题目,包含哪几类修炼?
  • 具体对于每一项修炼任务,有什么目标、需要运用到什么知识点来分析解决?(战略知识点、战术知识点、技术知识点、数据知识点)
  • 具体对于每一项修炼任务,你是如何运用知识点来进行分析解决的?
  • 如果涉及到多项修炼任务,整体你是如何综合多项任务,实现分析解决的?
  • 你的分析和解决,产生了什么的效果?有什么样的反馈?
  • 基于你的分析和解决活动、效果与反馈进行复盘,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学习心得?

这样一来,我们把每次解决问题的经验性活动,上升到运用知识、巩固知识、增长经验的知识体系建构活动,从而可以持续的强化知识体系,实现举一反三的效果。

学习的技术:知识体系建设的四化

前面我们谈到的学习战术,以通透理解、一次搞定、建设强大知识体系为驱动。

这种学习战术,建立在对知识体系的形象化、数字化学习和管理基础之上,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学习技术的支持能力,需要引入新的技术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学习战术,同学们将会利用知识森林学习软件,来进行数字化知识体系建设。

这套软件实现了知识体系建设的四化。

1)知识体系可视化

你可以直观的看到知识体系地图,这当中包括:

  • 知识点
  • 知识之间的关系(线条)
  • 知识体系演化脉络(粗线)
  • 知识掌握度状况(不同颜色)

2)知识建构集成化

基于通透学习三部游戏,我们的创新领导力知识体系建构,是从识别教材中的知识点开始的,然后梳理这些知识点的相互关系。

在知识森林桌面软件中,提供这种无缝集成的建构支持。下图左边是教材电子页面,右边是知识体系地图。

我们可以直接在选定教材页面上的知识点区域,对区域进行标注,创建知识点。在右边看到章节相关的知识体系。这样就在一个软件里面,高效的实现了知识体系建设任务。

3)知识建构协同化

老师可以创建共享版的知识体系,同学们可以浏览、评论、做笔记。也可以把来自于同学的案例加入知识体系中,这样方便共享。

4)数据统计精准化

今天传统的学习方式,是非常低效的,缺乏精准的数据支持。

举个例子,问几个简单的问题:

  • 在过去的一章,你学习了多少个知识点
  • 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度状况如何

你会发现,看上去简单的问题,你只有模糊的感觉,没有明确的数据。

在知识森林软件中,则是提供了精准的数据统计。例如下图,就是对「集合的概念」一节,详细的知识点数量和掌握度统计。

有了这套软件,你就可以形象化的去创建、观察、研究、分析知识体系了,革命性的推动了创新领导力知识体系建设的生产力。

观看如下两分钟视频,感受数字化的知识体系建构与管理。

视频:数字化的知识体系建构

学习的数据:全面、系统、及时、精准

传统学习方式之所以效率低下,从数据层面来讲,关键问题在于缺乏全面、系统、及时、精准的数据。

例如:

  • 学了很多内容,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学习了哪些知识点
  • 搞不清楚知识点的掌握度,到底常见运用的有哪些知识
  • 搞不清楚常见问题和知识点之间有什么关系

没有精准的数据,就没法支持战略、战术的落实和质量把控、信息反馈。

对于洞察人性的学习而言,在数据层面,我们需要抓好几个关键点。

  • 系统全面的整体知识脉络数据
  • 精确的特定知识洞察地图
  • 覆盖5大场景的经典案例题库

系统全面的整体知识脉络数据

从「治军」角度,在数据层面,我们就需要全面的、系统化的整体知识脉络数据,包含各种知识点和他们的相互关系。

这套全面的知识脉络数据,是后续精准的、细分的知识洞察地图的基础。

在学习中,让同学们学习每一章的内容,建立各章知识体系,最终其实也是让同学们产生属于自己的知识脉络整体数据。

同时,在人性洞察力训练营项目中,老师也会提供一套共享的、标准的参考知识脉络数据。

精确的特定知识洞察地图

有了系统全面的整体知识脉络数据,我们就可以更精准的、针对性的创建特定类型知识地图,获取特定洞察。

为了支持这一能力,知识森林软件引入了「自定义知识地图」功能,学习者可以查询特定范围的数据。这就像Excel中的数据透视图一样。

例如,可以查询特定章节的知识掌握度。

覆盖5大场景的经典案例题库

对人性洞察力而言,从解决问题/案例题目角度,我们面临5大经典场景:

  • 人际情商场景
  • 亲密情商场景
  • 销售情商场景
  • 管理情商场景
  • 政治情商场景

各种沟通、心理、关系案例,往往从这些场景中产生。

为了提高学习效能,一个有效的方式,不是让同学们单纯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而是从各大场景中精选题目,从而帮助大家更快打怪升级。

就像中学数理教育中,顶尖的老师,往往聚焦于少数的经典题目,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吃透少数题目,来实现成绩有效,避免低效刷题。

为此,在人性洞察力项目中,将会提供5大经典场景的题库,从而便于进行群体学习、从典型问题中快速进步。

总结:洞察人性的学习革命

洞察人性是一个超级复杂的话题,要实现对人性的洞察,我们就需要围绕战略、战术、技术、数据4个层次,从顶层战略认知和战略决策开始,建立高效的学习体系,实现学习生产力的吊打。

层次要点
学习的战略发展智慧导向
通透路线驱动
以知识体系建设为中心
学习的战术理解建构巩固三部曲
寻宝连线占领3游戏
万能解题法
学习的技术知识森林学习软件
知识体系可视化
知识建构集成化
知识建构协同化
数据统计精准化
学习的数据系统全面的整体知识脉络数据
精确的特定知识洞察地图
覆盖5大场景的经典案例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