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效率至上

管理2.0:效率至上

1.0版本的结果为王,整体偏向于后置的结果,很少去改进前因。

而2.0版本的管理中,则是把重点放在生产效率这个因素上,致力于通过效率的提升,来提高绩效。

这一类管理观念,其代表是科学管理思想。

科学管理的代表人物是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他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研究与劳动方法的标准化

通过科学研究工人的操作和劳动时间,可以确定最有效的工作方法,并将其标准化,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2)科学挑选与培训工人

根据科学的方法挑选工人,并对其进行系统的培训,以确保他们能够按照最有效的工作方法进行操作。

3)差别计件工资制

实施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以激励工人提高生产效率。

4)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分离

将管理工作和直接的生产作业分离开来,使得管理者可以专注于规划和监督,而工人则专注于生产。

5)例外原则

管理者应该只关注那些非例行的、特殊的任务,而将日常的、例行的任务交给工人去完成。

6)心理革命

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核心在于劳资双方的心理革命,即双方基于共同的利益,通过合作提高效率。

科学管理思想在销售领域的应用

在销售管理中,很容易看见科学管理思想的身影,例如:

1)工作研究与工作方法的标准化

研究和优化销售流程,如客户接触、需求分析、产品介绍、谈判和成交等各阶段的时间和方法。找出哪些环节是效率低下的,并进行优化。

2)科学挑选与培训员工

根据销售职位的特定需求选择具备相应能力的销售人员,和系统化的销售培训。例如,为不同销售阶段(如引导需求、谈判闭环)设计专门的培训课程,进行在职辅导。

3)差别计件工资制

差异化的激励机制,如按销售额、客户满意度、长期合同的签订等不同指标定制激励方案。可激励销售人员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提高效率。

4)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分离

销售管理人员更多关注战略规划、团队建设和业绩监控,一线销售人员则专注于执行销售任务和维护客户关系。

5)例外原则

管理者关注处理关键客户问题和异常交易情况,而将常规业务交由销售人员自主处理,从而优化管理资源的利用。

销售生产效率的核心:流程质量

抓问题要抓关键。

销售生产效率的管理,最核心的是流程质量。需要有稳定的、可复制、可理解、易于改进的高生产力的工作流程。

按照这套流程,符合基本要求的人经过适当的训练,就能高效率的、稳定的产生还不错的结果。不需要依赖于所谓的天赋、特殊能力、个人领悟。

提高生产效率的其它策略,都是基于“高质量流程”基础之上的,例如:

1)生产效率数据分析:围绕流程进行效率分析,例如客户拜访数量、各环节的转化率、各环节的推进周期

2)专业化分工:围绕流程拆解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通过分工实现更高程度专业化

3)技能训练:围绕相关的工作流程/任务,提供培训、在线辅导等方式的能力训练

4)工作分析与改进:对特定流程、环节进行工作行为分析研究,改进提升(例如通过分析高绩效选手和低水平选手的工作差异,来提炼最佳实践、总结话术)

5)自动化:把流程中的环节进行自动化,从而进一步提高效能(例如自动化的评测诊断、口头沟通内容变成文字或者视频)

当工作流程质量低下的时候,生产效率也难以有序管理和突破。

然而,在销售工作流程这一关键要素上,组织普遍陷入了半成品尴尬。之所以说是半成品,是因为稍微在管理上会花精力的组织,都会有流程。但要说这套流程是否能保证高生产率的达成、持续的改进、销售人员和客户的遵循配合,那就一言难尽了。

流程质量的基本要求:稳定精确的执行

拍脑袋想出流程、抄一个流程、甚至自己设计一个流程都是容易的。

然而要在管理上具备高度的价值,流程自身需要能够稳定精确的执行。

这一点,很多内部流程都没能实现。

销售流程,就更难了。

因为一个销售流程要能够精确稳定的执行,不仅仅是要销售员工的配合,还需要客户参与配合。

客户可没有领你们的工资,这不是靠权力能让人硬干的。

所以要设计出可以精准稳定执行的销售流程,你需要真正的从客户角度出发,把握客户需求,引导客户参与,创造客户价值。在满足和引导客户需求的过程中,让客户配合完成「你们共同」的流程。

顶尖销售流程:精细稳定产生高效果

本书前面提到的让客户倒追的面试案例,就是一个顶尖的销售流程,它能够精细稳定的产生高效果。

从精细的角度,面试流程的设计精确到了高度的细节。例如自我介绍的话术、演示的过程和支持工具(Excel报表)、反向筛选雇主的话术,全都到位了。

时间的规划,整个下来10分钟左右。自我介绍1分钟,演示3-5分钟,反向筛选和后续沟通3-5分钟。

求职者不用太多的调整,就是这一套。

而且面试官(客户)配合度非常高。演示的时候他们往往就开始感兴趣,反向筛选的话术一出,面试官通常就开始反过来争取求职者了。

他们也几乎不会再问各种五花八门的面试问题。

从求职训练角度,训练大学生面试实战也就简单,核心聚焦于这套流程做好,能产生可复制的效果。

类似的,本书中7步极速成交法的案例,以及直销公司的销售流程案例,也是精细稳定产生高效果。这样的销售流程,才是标杆性的。

销售流程管理的矛盾:精细与执行难兼得

很多公司,在销售流程管理、生产效率提升上其实都花了精力,但大多数卡在了一个问题上:精细与可执行难以兼得。

从管理角度,精细很重要,精准到细节才能真正的实现可操作。

然而悖论是,销售流程你拆解精细了,往往就不行。核心原因是客户不跟你走、不陪你玩。

就像电话销售,你可以制定非常精细的销售话术,然而客户可以直接挂电话啊。

或者线下,你可以有一个PPT设计一套沟通流程,然而客户可能直接打断你就问他关心的问题了。

或者处于礼貌,客户听你讲了半小时,然而内心毫无波动,你也看不出自己这个产生了多少效果。

所以哪怕流程分解得再细,鉴于执行过程中遭遇客户的阻力,依然没法严格执行。或者执行出不了效果,依然没法继续推行。

半成品销售流程:环节流程的粗放化

我们看很多公司,最终他们的销售流程,特征是这样的:

1)有一个顶层的流程

例如一家软件公司,可能销售流程是:

  1. 商机识别
  2. 初步接触
  3. 需求讨论
  4. 产品演示
  5. 提案和报价
  6. 谈判
  7. 成交
  8. 实施和培训
  9. 后续服务和支持

通常销售的工作,会遵循顶层的流程。

2)各环节的流程,精细度、可控性问题严重

具体到各个环节,情况就复杂了。

在各个环节,也存在基本的流程。但从精细度和可控性来说,就存在严重问题了。

比较多的情况是,各个环节的流程比较空泛。有通用的指导性,但落实到具体操作,却是每个人可能有自己的一套。

不同的销售人员,在执行各个环节上很大程度依赖于自己的经验和判断。

相对比较具体的部分,例如“产品演示”可能能够拆解得比较具体,但即使如此,这部分的效果也存疑。难以激发客户的高度兴趣和有效反馈。

在这里,最难的部分,还是前面谈到的,销售流程的各个环节,往往是销售和客户的互动。为此你的流程设计,其实也是要领导和管理客户的行为,并且对客户进行响应。

换句话说,各环节的流程具体设计,也就需要把客户互动考虑进去。

大多数销售人员和管理者,是缺乏这种互动设计的能力。为此他们的设计,有两个方向:

a)回避具体的设计,仅仅给出空泛的、通用的大方向、策略,让销售自行发挥

b)针对销售的行为进行具体的设计,回避或者淡化掉客户的响应和互动,于是设计拆解出来的具体流程,更像是一个单向的销售输出。

例如,「销售演示」可以设计的很细致,然而也许30分钟就是销售单向输出,缺乏客户互动参与。

剩下的部分,那就是等待客户发挥了。

在这样的设计下,整个销售过程中,有大量的超出规划的销售流程掌控的部分。意外很多,依赖于销售个人经验和能力去处理,很难形成可复制的生产力。

3)话术、模版等工具

在环节流程的部分,整体来说大多数组织很难形成强有力的、细致的、能够引发客户配合参与互动的流程拆解。但基于经验总结,会有一些工具,例如话术、PPT模版等来帮助提高生产力。具体有多少作用,那就另说了。

生产效率变革:各环节流程需要精准规划设计

从销售管理的现状看,从流程质量的角度,最大的的瓶颈,各个环节的流程设计能力。

例如:销售演示环节、方案讨论环节、谈判环节。

从销售流程角度,这些环节,通常是一次或者多次沟通对话组成。

因此要实现销售生产效率的突破,就需要对各环节的沟通流程进行精准规划设计,在事前对于沟通的目标、策略、内容进行规划,拆解到可操作的程度。

一个迷思是,部分销售和管理者认为,客户会有自己的想法,不会跟着销售走,因此没法把沟通拆解得细致。

其实这个思想应该反过来,正因为客户有自己的想法,销售沟通的事前规划设计才更加重要,你需要充分的准备来引导沟通局面,进入自己设定的轨道。

就像是球赛这种对抗的场景,高水平的球队,就更要关注事前的规划设计,从而让比赛进入自己的掌控之中,把握节奏赢得比赛。

而要进行专业的环节沟通规划设计,那就可以用到本书前面谈到的规划沟通执行和复盘表了。

你在优化自己的目标,还是优化客户的目标

进行销售流程设计和改进时,通常我们优化的目标,是诸如:

  • 获客量
  • 转化率
  • 客单价

这个相信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然而,问题来了。

如前面反复强调的,我们的销售流程要稳定高效可复制,需要客户的参与、配合。

那凭什么客户要参与配合我们的销售流程呢?

因为能够帮助你提高获客量、转化率、客单价吗?

客户既不是雷锋,也不是我们的爹妈,没这么强烈的觉悟和爱心啊。

所以设计销售流程,很重要的是从客户角度思考,你需要去优化客户的KPI,而非单纯的思考优化自己的KPI。

例如前面的针对大学生的面试流程设计,其实之所以有效,一个出发点是,帮助对方快速发现合适的人选。

可能面试官每天看一堆人,聊个几十分钟都不知道为啥要选对方。如果考虑面试5个选了一个,那么他的面试成本是150分钟。

如果他一天能面试两个人,自己还很忙,那么可能面试完就花了两周。

那么如果我们的打法,能够在10分钟内帮他找到合适的候选人,从对方的绩效指标角度:

  • 他的面试成本变成了10分钟(假设是第一个候选人)
  • 他的面试周期变成了1天

还省了各种心力。

这样客户自然愿意配合,因为你的销售流程在帮助他们提高绩效。

要从客户的角度出发,要考虑客户的需求,产生对客户的吸引力。

最基本的,你的销售流程,如何帮助客户缩短他们的购买周期,降低他们的购买成本?

比如客户可能对与自己的问题一脸懵逼,要到处搜寻信息,自己整合。你如何能帮助客户快速的建立认知框架,理清需求。

如何从客户角度思考,打造销售沟通流程,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且涉及到更高层次的销售思维了。你需要站在医生和情圣的思维层次上。

关于优化改进的标杆

在销售生产效率改进中,会涉及到标杆问题,例如:

  • 什么样的绩效数据是优秀的?
  • 什么样的销售动作行为思想是出色的?

我们的改进,往往就是寻找到优秀的标杆,然后研究对齐。

销售管理普遍的倾向是:

  • 内部,以销冠作为标杆进行对齐
  • 外部,以行业知名的头部为标杆对齐

这样的问题在于,整体来说,销售领域是一个现代化水平很低的领域。用4个层的销售来看,绝大多数销售,其实都在色狼和好人的层次,包括大多数销冠,他们可能是优秀的色狼和优秀的好人,但大格局也就那样了。

类似的,所谓的行业知名头部,他们可能整体销售思想和水平也在1.0/2.0,属于低阶销售中的优秀代价。

真正顶尖层次的销售,很可能你看到的都没有。

而少数顶尖的,比如乔布斯这种,又很容易被排除掉。

为什么呢?

顶尖销售与优秀销售最大的差异,在于思维水平。

但思维水平这东西,比较难被看到和学到。

尤其是当人们水平比较低的时候,其实看到顶尖选手,往往会惊叹于「神级表现」,认为对方是「天赋高」、觉得「不可学」,反而回去寻找次级的没那么出色,但看上去离自己比较近的二三流选手。

这就像在学校里,顶尖的学生其实不怎么刷题,他们善于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这种是学神级的传奇人物。

但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很少会用他们作为现实的标杆,因为这种人内在思维很强,大多数人摸不到他们的门。或者哪怕人家告诉你要融会贯通,理解原理,你也觉得很难。

反而是那些没那么出色,但是认真听讲啊、做笔记专心、努力刷题的。大家一看,这些招数还是可以学的。

但顶尖人物,最牛逼是心法啊。你把最牛逼的人最牛逼的思想放弃掉了,改进也就有限了。

李世民说,「取法上者得乎中,取法中者得乎下」。

标杆定得低,实践水平往往更低。

所以把,在寻找标杆这块,普遍的误区是:

1)停留在自身内部销冠,或者行业知名头部的层次,但可能这些的层次只是「优秀的色狼和好人」,而非「顶尖的医生与情圣」。

2)哪怕是看到遇到了顶尖的医生和情圣,因为觉得太过神奇离自己太远,放弃了对标,满足于二三流甚至不入流的标杆。

当然,我们需要从内部、行业知名的组织那里研究学习,但更要立足高远,对标4.0,才能给绩效提升创造高上限。

关于销售人员的专业训练

销售人员的专业训练包括多方面,其中一个基础部分,也是企业往往最关心的部分,就是围绕销售流程,针对具体环节,任务导向的训练。

这种训练的质量,依赖于本身流程的质量。如果流程容易激发客户的参与响应,拆解精细,稳定产生结果,那么训练销售人员也就相对容易,而且训练和实战高度一致。

反过来,如果流程本身质量低,粗糙、难以调动客户参与,那么任务训练也很难。你训练细了,客户不想赢没效果不是浪费时间吗?你训练得很粗很烦,也没多少实际价值。

回顾科学管理思想产生的时代,也就是工业革命的时代。对工人的技能训练,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培养大量的熟练工人,围绕生产流水线(流程),稳定提高生产效率。

对于销售部门,能否不依赖于所谓的天赋,按照一定的标准筛选之后,稳定的培养销售人员,也是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今天销售部门,对于培训往往持消极态度,觉得培训没多少用。往往一个原因就是自身的流程存在严重缺乏,所以围绕流程展开的任务导向的技能培训跑不起来。

所以在生产效率的管理上,要先聚焦于流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