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相对心理价位

相对心理价位的重要性

在销售、沟通、关系中,存在相对心理地位高低的问题。

如果一个人心理上感觉更需要对方,那么他处于相对的低价位。反过来,他更被对方需要,则是处于心理的高价位。

在销售中,一个普遍的迷思是,很多时候甲方(购买方)要比乙方(销售方)更占据心理优势。例如客户和潜在客户,往往习惯于提问题提要求。而很多销售人员,或者服务人员,则是比较束手束脚,不大敢提要求提问题。

这背后就是相对心理价位的差异,销售感觉自己更需要客户,因此在相对心理价位的跷跷板上,落了下风。

注意,相对心理价位是一种感觉,而非客观现实。

当你处在心理价位下方的时候,会非常被动。例如客户砍价你不大敢拒绝、对方提要求你觉得只能满足,规则就更多的被对方掌控。

因此销售中一个基本功课,就是让你在相对心理价位中,处于优势。

这也是为什么倒追销售流程框架,要遵循「心理成交->方案成交->手续成交」的顺序。

心理成交,就是让你在沟通和关系中,处于相对心理价位的上风,让客户感觉更需要你。

没有注定的甲方和乙方。

相对心理价位的优势方,就是甲方;反之就是乙方。

好人的魔咒

「你是一个好人」,这是恋爱中的魔咒,也是销售中的魔咒。

上次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的,大意是「我有一些女性朋友,我对她们很好,她们也说我对人非常好,但是都没有选择我,为什么呢」。

同样的问题,在女性中也普遍存在。上次有学员问了一个问题:

「我的两个师妹:W,家境好,人很贤惠,性格脾气也好,但是男生缘很差,30岁了,还没有恋爱过;Z,重男轻女家庭出身,性格古怪,但是桃花多啊,男生都愿意追她。两个女孩的颜值相当,W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Z的房间一团糟。从女生的角度,无论是感性还是理性,W都是最优选择,但是班上的男神还是选择了Z。为什么呢?」。

这里面可能有很多种情况,但是看对W的描述:「家境好,人很贤惠,性格脾气也好,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可能的一个问题,是女生也是男生心目中的「好人」。没有坏心眼,但无趣,缺乏挑战感,就像一本书,立马看到结尾了。

还有学员评论说:「我有一个男性朋友说过,这样的女生面面俱到但很无感,好像学校里的女班长。」

有很多人是公认的好人,善良愿意帮助他人,但是他们很无趣。沟通起来要么就事论事,要么就是例行公事的打卡式沟通诸如「在么吃了么睡了么」。

人们经常说「无聊死了」,你看,无聊简直可以跟死联系在一起了。

在恋爱中不会玩的人,他们的沟通往往是这样的:

男:吃饭了么
女:正在吃呢
男:好好吃
女:哦

男:回家了么
女:回了
男:工作辛苦,多休息

有学员把她和男朋友的聊天记录截给我看,我跟她说「看的我都快哭了,坚持下来好不容易」。

会玩的人是怎么样的呢:

女:崇拜吧
男:膜拜
女:跪下吧
男:扎
女:跪着吧
男:需要跪键盘么
男:wefsddkkkkkwewsdgtfedrfs
女:腿太粗了吧
男:asdfghjkl
女:往中间跪一下
女:太靠边了
男:ghghghghghghgh
女:这是作弊啊
女:怎可能就两个字母呢
男:你妹,有种被调教的耻辱感
女:我前男友就这么被调教的呀
女:他好这口呀
女:不满意都要被揍
男:好可怜
男:好幸福
男:好羡慕

怎么样,是不是本身就充满了乐趣。

恋爱中的挑战题

有学员最近认识了一位男生。吃过两次饭,一起爬过一次山,感觉还不错但也不是特别有吸引。

有次正好到了男生工作地点附近,给男生发微信:

女:我在AAA(男生工作附近地点)逛街
男:没上班啊
女:拜访客户,结束的早。
男:哦,如果你请我的话,晚上我可以陪你吃饭。

男方对女方提出了一个挑战,答应还是不答应呢。答应好像自己有点太顺从,拒绝吗,好像太严肃。

有男生认识了一位女生,两个人微信聊了几天,聊的还不错。突然女生对男生说,「你还没给我发红包呢」(微信红包)。

男生楞了一下,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如果对方说了自己就发,感觉上挺被动的;不发,又不知道怎么回应,怕冷场甚至破坏关系。

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回应呢?

恋爱中的相对心理价位博弈

「你还没给我发红包呢」

这句话看上去简单,其实就涉及到相对心理价位的博弈。

当一个人开始追求另外一个人时,有种常见的对话模式:

男:你好在吗
......
男:明天有时间吃饭吗?
女:抱歉有事情。
......
男:这周六有空出来坐坐吧?
女:我得到时候看一下
男:好吧。
......

在这种模式中,追求一方总是在表达自己对对方的需要(想要聊天、想要约出来吃饭),而另外一方明显没有什么兴趣。追求者越是用力,越快就会在相对心理地位中,处于非常低的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从被追求者的角度,会觉得对方很廉价;而从追求者的角度,通常也会感觉到自己在局势中的不利局面,在相处的时候紧张、难以正常发挥,很容易被对方左右。

反过来在高水平的较量中,恋爱双方通常都会争夺相对心理地位,但是由于势均力敌,最后会停留在整体均衡的位置上。这种「心理地位上的平等」其实是恋爱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判断指标,容易让双方都放松,而放松是正常甚至超常发挥的基础。

示低价 vs 示高价

在沟通中,有些行为会让你处在更加低的心理的位置,这些行为称之为「示低价」。反之,另外一些行为让你处于更加高的心理位置,这类行为是「示高价」。

常见的示低价言行有:

  • 表达对对方的需要
  • 满足对方提出的要求
  • 基于低价位心态产生的言行

常见的示高价言行有:

  • 对对方提出要求
  • 拒绝对方提出的要求
  • 基于高价位心态产生的言行

在前面的案例中,如下的语言:

  • 你好在吗
  • 明天有时间吃饭吗
  • 这周六有空出来坐坐吧

这些都是在表达对对方的需要,也就是说都属于示低价的行为。而女方要么不回应,要么拒绝,这是属于示高价(拒绝对方提出的要求)。所以几个回合下来,追求方的心理地位就很低了。

在追求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我该怎么表白」。

大多数人表白的目的,就是想要升级关系。

这也是在表达自己对对方的需要,属于示低价的表现。有些人喜欢在关系没有到位的时候,频繁表白,结果就是快速拉低自己的心理价位。

再来看红包案例。女生说了句「你还没给我发红包呢」,可以理解为对对方提出要求,这是示高价。

所以男生的顾虑,觉得「对方说了自己就发,感觉上挺被动的」,是有道理的。如果对方说发就发,这是「满足对方的要求」,在示低价。一次其实无所谓,但是一味示低价的话,就很快心理处于下风了。

求职信中的示低价行为

我曾经收到这样一封求职信:

标题: 抱着学习的目的来应聘

您好!很高兴能用邮件与您沟通。

看见您对应聘岗位的需求,很感兴趣,我觉得它会给我带来更大的挑战,让我学习如何创业。

尤其是我喜欢工作的方式。所以很想得到这份工作。

但是主要因为我英语能力比较一般,但对于你的事业很是感兴趣,所以希望能有机会能够去学习一下

报酬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一段经历。

除此之外,也许我们可以成为朋友。

我们来看这封邮件,就是典型的各种示低价:

  • 抱着学习的目的来应聘(表达对对方的需要)
  • 很感兴趣,我觉得它会给我带来更大的挑战,让我学习如何创业(表达对对方的需要)
  • 我喜欢工作的方式。所以很想得到这份工作(表达对对方的需要)
  • 对于你的事业很是感兴趣,所以希望能有机会能够去学习一下(表达对对方的需要)
  • 但是主要因为我英语能力比较一般(基于低价位心态产生的言行)
  • 报酬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一段经历(基于低价位心态产生的言行)
  • 除此之外,也许我们可以成为朋友(表达对对方的需要)

都快低到尘埃里了。

对比:求职信中示高价行为

在上一章的案例中,恰恰相反,求职者表现出了高的心理价位。

现在,让我们看看这封求职信的全貌。

John,我是Frank。通过搜寻5星级雇主,我发现了你的招聘广告。

尽管这是我第一次在AAA(招聘网站)上寻求工作机会。但此前,我工作在BBB杂志,有3年的校验/编辑经验,曾经获得CCC最佳编辑奖。我大学时学习英文文学专业,熟悉美国英语、英式英语以及其他5种英语方言,可以根据您的目标区域,进行针对性的校对/编辑。在附件中,您可以看到我的工作样例。

我刚刚了解并注册了AAA(招聘网站),希望找到高质量的雇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搜索5星级雇主,我看到了您的招聘广告,并且发现以往的工作者,都给了您很高的评价。因此希望尝试与您的合作。

通常我的报价,在60美元/小时以上。但是由于缺乏历史记录,这次我会给您6美元/小时价格,以让您可以低风险的体验到我的工作质量。

期待您的回复。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与我联系。

我们来看这里面,他的示高价行为:

1)希望找到高质量的雇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搜索5星级雇主,我看到了您的招聘广告,并且发现以往的工作者,都给了您很高的评价。因此希望尝试与您的合作。(对客户有选择要求)

2)通常我的报价,在60美元/小时以上。但是由于缺乏历史记录,这次我会给您6美元/小时价格,以让您可以低风险的体验到我的工作质量。(高价位心态的言行)

在这篇邮件中,他第二段在满足、回应我的招聘需求。如果一味满足,那就容易形成示低价。这就在沟通中,可能在相对心理价位上处于下风。

而在三、四段的示高价,从心理上拉了回来,这种感觉就不卑不亢了。这样的心理感觉,让我觉得找到了一个高价值的人,既理解我需要什么,又有自己的原则和选择。

一封恋爱课咨询者的邮件

2016年有天晚上,我打开邮箱。看到一封邮件,标题为「seems是个有趣的课程」。

女,XX(年龄),美国留学归国AAA专业硕,长相气质搞金融的平均水平,BBB(工作岗位,投资类);有喜欢的男神, YY(年龄),长相气质搞研究的平均水平,美国留学CCC(专业)博,DDD(工作岗位),我们认识了两个月,第一次见面10天前,之后每天找我见面,九天约会5次。

我先撩的他,不过他现在每天都来撩我,说我很适合结婚,唯一不足是我身高只有EEE,而他只有FFF,所以他想找个更高的女人。however,我对我们之间的关系不满意,他很有趣,很自信,而我也很傲娇,不甘示弱。

我却没什么恋爱经历,感觉难以完全驾驭这个男人,我现在面对的问题是:

1)我是话题杀手,反应有点迟钝,希望能创造和谐共鸣的聊天氛围;

2)让他为我着迷,而不仅仅是个结婚对象;

3)如果settle这个男人确定关系,如何保持高质量互动,而不是让他得手后骑驴找马。

付账我倾向于每月1000分期,钱不是问题,但我的确不了解这项课程对我的帮助会有多大、你们的文章我很喜欢,已经对我有了很多启发,所以我对你们的课程有不小的期待,盼电联。

这里要说明一下,在2016年的时候,恋爱课有两种付款方式和价格。

  • 对已经工作的人,是一次性7500元。
  • 对在校大学生,考虑到学生的经济能力,可以选择8个月的分期支付,每个月1000元。

而且当时,我的恋爱课的链接,都是放在电子书《单身女人,让男神倒追你》最后一章的,所以通常来咨询报名的人,已经看过我的电子书了。

看到这封邮件,你有什么感觉呢?

我的感受是,这位咨询者性格是强势的,习惯于在心理价位上占据上风。

看她最后这一段:

付账我倾向于每月1000分期,钱不是问题,但我的确不了解这项课程对我的帮助会有多大、你们的文章我很喜欢,已经对我有了很多启发,所以我对你们的课程有不小的期待,盼电联。

她把自己摆到了一个高价位的心态上,提要求要分期,说「钱不是问题」,但是对价值存疑。

然后说「我对你们的课程有不小的期待」。

这就指向,让人去满足她的期待(潜在的提要求)。

可能你会觉得,她的价值存疑是合理的呀,客户有权力要求质疑啊,而且毕竟没上过课啊。也可以谈价格和支付方式啊。

那问题就来了。

我的课程介绍里面,已经写的很清楚,对已经工作的人,一次性7500。

她上来,就要打破这个规则。

如果她对价值存疑,也可以先咨询一下,再决定是不是要一次付款啊。存疑可以先了解吗。比如问问学员的体验如何、有没有体验课之类。

如果了解了还存在疑问,作为保障手段来提出分期,我觉得至少是一个相对合理的过程。

但她根本就跳过了了解这一步,直接就表达出打破规则,那就是把自己放到了一个相对心理的高价位上。然后呢,要你证明是能满足她的期望的。

注意了,她是已经读过我电子书的(后来后续谈话也证实了这一点),也就是说,我已经给予她价值了,电子书还是免费的。

她对我,并没有提供任何价值。

然后她上来,就要打破课程价格规则,谈价格条款,说「不了解你们的课程帮助有多大」,还说「对你们课程有很高的期待」。

问题就来了,她也说「你们的文章我很喜欢,已经对我有了很多启发」。

从邮件来看,读了一本书,觉得很有启发,那么她有任何回馈吗?连一句感谢都没说吧。

但是她谈条件,怀疑课程的价值,对课程有很高的期待。

什么意思呢?

是不是有点像大老板跟你说「要好好表现,我看好你哦。」

这是一个相对心理价位很高的人,才会说出来的话。觉得别人就是为她服务的,但反过来她不需要主动做更多、照顾对方的想法,而是等着别人来服务就好。

而且有没有价值,是她的感觉就能说了算的。所以她不用更具体的了解,就先「倾向于分期」了。你凭什么都没了解,就倾向于分期呢。

不对等的付出

当你真正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会发现,她对于自己和他人的付出,是不对等的。

我写了本电子书,她读了。我已经付出过了。

她呢?

她对我没提供啥好处吧?

上来就开始要求特殊的付款条款,觉得「对你们的课程期望很高」,要求我们去满足她的付款需求、去满足她的期望。

那么她自己有没有付出呢?

除了满足她自己想要搞定男人的愿望,连个感谢都没有好吧。

如果她是抱着平等的观点,那么「不了解这项课程对我的帮助会有多大」,她可以付出努力去思考,在语言上体现为下切,提出更具体的一些问题,例如:

  • 请问现在同学们学习效果如何呢
  • 能不能有体验课让我试听一下呢

如果她动脑去思考提出这些问题,也是在付出,是在表达诚意想要了解。这也是有疑虑的咨询者,比较普遍的反应。

然而她并没有付出去了解的表现,而是「对你们的课程期望很高、盼电联」。

也就是还是让我们来付出,她等待服务。

相对心理价位战:权力的游戏

从人的购买决策心理来说,通常是在了解价值之后,到最终快要决策的阶段,才更会关注具体的支付条款(本身这位咨询者也说了,钱不是问题,我也相信这句话是真的)。

她上来邮件就要打破课程规则,设定支付条款,其实并不是真正对价值有质疑(因为这些可以在沟通中澄清之后再做决定),而是她想要控制规则,在相对心理价位上处于上风。

那么为什么她要在相对心理价位中处于上风呢?

因为相对心理价位战,一个核心的意义,在于能够实现权力的掌控,从而更大程度的操控规则,从中获利。

大多数人认为权力来自于任命,其实现实远远更复杂。

在现实中,一种至关重要的权力来源,就是相对心理价位。

如果一段关系中,双方相对心理价位严重不平衡,一方觉得严重需要对方依赖另外一方,那么往往就被被迫接受对方的规则。

那么高价位的一方,就可以更好的获利。

这种甚至和现实中的需求关系,是颠倒的。

例如新闻报道中有些家暴案例,男方对自己的老婆各种打压贬低,让对方觉得离不开自己活不下去。于是干活、赚钱可能都是女方在付出,男方在吸血。

现实是,男方才是寄生虫。但因为男方的打压,女方反而觉得自己没人要、离婚了就完蛋了,相对心理价位严重处于下风,反而被操控。

反过来,也有女性对男性的吸血操控。

索取者的捷径:占据心理高价位

有一些人,在关系中表现出强烈的索取倾向。就是倾向于从他人那里索取价值、而自己不愿意进行对等的付出。

他们是非常自私、高度关注自我的利益最大化的人。

那么,如何才能高效的索取压榨,又避免自己的付出呢?

一个基本的办法,就是心理驯化,让自己在关系中始终处于心理高价位,对方习惯于很低很低的价位,从而接受压榨、甚至主动付出。

川普就是一个典型的索取者。

他所谓的极限施压,本质上就是激发对方的恐惧感等负面情绪,占据相对心理价位的高位。而一旦对方习惯接受了低价位,那往往不是这一次谈判让步的问题,而是持续的会被吸血压榨。

在现实中,真正所谓的极限施压打法,往往会收到强烈的反抗。因为大多数时候,人们的心理关系和现实力量对比,并没有那么离谱。

在这种情况下,索取者为了达成最终极端控制、极度高价位的目标,可能会采用更隐晦的手段。一步一步的来实现对人的心理操控、打压对方的心理价位。

无论如何隐晦,在这些步骤中,会有几种基本的行为,包括:

  • 打压贬低对方的价值
  • 破坏对方的规则底线
  • 索取对方的付出
  • 设定对自己单向有利、剥削他人的规则
  • 激发对方的负面情绪(如恐惧、内疚、羞愧、烦躁、贪婪)

从这个角度来看最后一段:

付账我倾向于每月1000分期,钱不是问题,但我的确不了解这项课程对我的帮助会有多大、你们的文章我很喜欢,已经对我有了很多启发,所以我对你们的课程有不小的期待,盼电联。

好啦我们逐个分析:

1)破坏对方的规则底线

课程介绍里面说了,分期仅仅针对大学生,她不缺钱,但是上来就要求分期

2)打压贬低对方的价值

语言看上去她说很喜欢、已经有了很多启发,但上来就要求分期(不了解价值多大),行动上打压(不愿意一次付钱)

3)索取对方的付出

要求特殊待遇分期付款、说明「所以我对你们的课程有不小的期待,盼电联」,意思就是你要满足她的期待。

4)设定对自己单向有利、剥削他人的规则

她要求分期付款、要求电联来满足她的期盼,都是对她有利的。

5)激发对方的负面情绪

她这个语气,一方面说喜欢、期盼,给人暗示成交期望。让人觉得只要努力满足就可以成交,不成熟的销售容易产生「就差一步」的感觉,认为只要证明产品有帮助、满足她就可以搞定啦,贪心上来了。

第二封邮件:先给个话收到没有

当天,她还发给了第二封邮件。

其实我晚上打开邮箱的时候,首先点的是第二封,因为标题很那个啥。

给你感受一下:「先给个话 收到没有?我邮箱发错没有?」

我看的莫名其妙,然后才看的第一封。

看了一下时间,第一封邮件,发出来是中午11:20分。

而第二封邮件,发送时间是下午2点50。

间隔了3个半小时,她就来催进度了。

把自己的位置放的很高吧?

而且这话很粗鲁,没有抱歉打搅之类,上来就是「先给个话收到没有」。

我当时心里的感觉就是「姐姐,你以为你是谁啊你」。

要是换一个场景,这种人我就直接懒得回了。属于人生中要远离的那种。

但那天晚上,我还是加了她的微信。有两个原因。

1)因为做的是恋爱课程,有些学员的确是情商、心理存在问题,需要寻求改变。因此可能她们表现出这种行为,相对来说我有更高的接纳度。

还是可以聊聊看看什么情况,到底是对方有意为之还是习惯了。

但总之,从她发这两封邮件,你会发现她已经把自己心理价位弄的很高很高,而且在打压你。如果不改变这个局面这样玩,你会死的很惨。

如果换一个产品场景,例如B2B销售,谁这么来,要么我就根本不理睬,要么晾她几天,要么就直接怼回去。

总之不能让她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可以支配使唤别人。

2)感觉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在销售、沟通、情商教学中,找到一个好的案例是不容易的。

关键是很多案例,因为私密性等要素,不能分享。例如在公司里做的那些销售沟通,因为可能直接涉及到客户的产品服务,一说大家都知道是哪家公司了,因此不能用。

当时我感觉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关于心理价位、谈判的潜在案例,反正我自己的课程销售,我不在意泄密,于是也想继续看看会怎么样。

结果写这本书用上了,好吧。

警惕:潜在的破坏你的规则底线

这里要警惕了。

在第二封邮件中,这位咨询者,其实又在破坏你的规则底线了。

在人际交往中,是需要有基本尊重的。

一方面,她三小时后就发了第二封邮件,催回复,本身就是缺乏对他人的尊重了,在打乱别人的节奏形成骚扰。

另外一方面,她那个语言也是高高在上很粗鲁。

这两种都是不应该容忍的行为。但如果我回复了她,其实已经是按照她的规则走了,而允许了她对人际关系基本规则的践踏。

很多销售,一开始面对客户的这类行为,可能心理不太舒服,但为了单子捏着鼻子也往下走了。

注意这样一来,你心理价位已经低一些了。因为你按照她的规则行事,破坏了你自己的原则,被她主导。

你要非常非常的警惕。

因为这类索取者,正是通过这一步步看上去「虽然过份但貌似还能容忍」,来打压你、拉低你的心理价位,最终实现你不自觉的接受他们的高价位,被他们支配。

智者因为价值决定付出,愚者因为付出决定价值

索取者的手法中,一个基本要素就是索取你的付出,甚至过分的要求你的付出。

第二封邮件,就是典型的例子。

他们之所以索取你的付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大多数人,缺乏清晰的价值判断。

从理性角度,有智慧的人,会判断事情的优先级价值,然后决定重要的、高价值的事情,要投入决定性的付出。

例如成长,是高价值的事情,那么时间和钱要砸在这上面。

这是由价值决定付出。

然而大多数人,却缺乏高度的理性,他们对价值的判断,是盲目的。其中一个核心要素,是「我付出了多少」。

他们为之付出得多的,例如时间上投入多、情绪上牵动多,他们就认为是高价值。

这在恋爱关系中有一个很明显的表现。

就是有些男性的确很渣,不承担任何责任、暴力对待伴侣。

但是如果是心智有缺陷的伴侣,她们反而会觉得自己很爱对方。

为什么呢?

她们的一个逻辑链条是,你看我为他愿意做这么多、甚至被欺凌还愿意为之付出、在外赚钱、在家干活,我付出这么多我都愿意,说明他对我重要啊、我在意他啊。

而且这样的心智,往往付出越多,就越怕失去。

为了避免失去怎么办呢?那就更多的付出、满足对方的要求、留住对方。

在经济学上有一个词汇叫做「沉没成本」,就是你已经投入的成本,都是过去时了,不应该成为你决定未来的考虑因素。

然而有这种理性水平的人很少,大多数人,都会因为自己付出的成本,反推价值。

所以对索取者而言,让你付出、甚至打破规则无原则的付出,是让你「更多付出、实现终极压榨」的基本策略。

你付出越多、将来就会付出更多。

当然,为了避免让你彻底退出游戏,索取者还会给你一种错觉,就是再付出、再努力一点,就有回报。

这就像股市里,庄家操盘,让人总有错觉,感觉自己投入,就快要有产出了。

嗯,「快了、就快了、再坚持.......」

当你的情绪投入进去之后,往往更难以接受失败。

那怎么办呢?

继续投入呗。

我们看销售工作中,有个现象,就是当销售人员觉得成交概率很高,只差努力的时候,心态会变得浮躁,想要搞定。

这时候很容易被操控。

这也是容易被索取者下套的地方,给你制造一种错觉。

回到案例,如果是不成熟的销售,看到第二封邮件,一方面觉得这人粗鲁,但另外一方面可能会觉得,哎呀她这么急那么成交概率很高呀,赶快努力。

这里会牵涉到一个更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哪怕是真的成交概率高,而对方行为上粗暴践踏你的规则,那么你就应该接受吗?

套路、都是套路

加了她微信之后,前面聊了聊情况,回答了一些问题。

最后我回应她分期的要求,说:「如果钱没有问题就不要分期了,你容易忘我也没时间管,本来分期就是针对学生的。微信或者支付宝我好了,然后我会加你入群给你开课程账号。」

她说:「行,支付宝吧。」

好啦,到这里,我的理解是,她已经同意一次付清加入课程了对吧。

接下来她说:「我正好有一个问题请教您,这是今天早晨我与他的对话(对话为了保护隐私我就省略了)」。

总之这位咨询者,就把她们的对话过程描述一遍,问我到底该怎么办,问的很细节。

我觉得她反正加入了,而且这正好是新鲜案例,她的问题的确也很大,我就跟她跟怎么办,等于现场指导回复了,算是针对新同学的救急吧。

还一边谈这个,一遍涉及到她更大的关系问题。

等于做了个咨询(我不对人做免费咨询,哪怕收费的同学我也通常先让大家上课学习基本知识和案例,然后再针对自己的问题做分析),这样就两个多小时过去了。

好啦。

这是上午的事情,咨询完问题她就消失了。

到了晚上,她微信我,发了这么一段对话。

John 我还是想和你商量分期付款 其实倒不是有没有钱的问题。

而是从你的方面看 我不确定你的教学效果。

从我的方面 我如果分期付款 会更认真听课 而不是交钱后虎头蛇尾。

我可以想象 一次性缴费后 就是前几个月听课 后几个月就不再关注了。

既然你觉得分期麻烦 干脆我每隔两个月给你两千 半年你就收回所有费用。

你看这样你能否接受。

我付的学费当然不能和一次性大几万块的所谓泡学的学员比,但是你收的费用客观看来,比新东方、钢琴等课程却还是高的。

这门课程价值多少 我还是希望在课程中对它有更准确的判断 而不是一股脑热情砸钱进去 然后又失望要求退货。

不知你如何考虑的。

这什么意思?你特么的「还是想分期付款」。那为啥上午我跟你说的时候,你答应「好,支付宝吧」,接下来就问我问题要咨询。

你怎么不先谈完条款再问问呢?

而且注意了,我们前面谈到的索取者的几个特征,又来了:

1)破坏对方的规则底线

我跟她重申了全款,她答应了,但后来又要谈。

2)打压贬低对方的价值

又说不确定教学效果,又说学费当然不能和一次性大几万块的所谓泡学的学员比,但是你收的费用客观看来,比新东方、钢琴等课程却还是高的。

那你去找新东方老师、钢琴老师学呗。

「这门课程价值多少 我还是希望在课程中对它有更准确的判断」,但是要注意了,她看了我的书、她还涉嫌欺骗的方式让我给她做了两个多小时咨询,她有任何对我的回馈吗,哪怕是发个红包?

她的回馈就是咨询完之后说觉得你的价值不够。

3)索取对方的付出

要求特殊待遇分期付款、还先免费索取了两小时的咨询。

4)设定对自己单向有利、剥削他人的规则

因为她怀疑教学效果,所以她就要分期。那我也可以怀疑她上来看了教学内容就跑呢。交一期的钱就获取所有内容。

而且从谈话议程的角度也是,她先看上去同意了全款条件要加入,问我咨询,咨询完了再跟我谈价。这个议程流程,也是一种对她单向有利、剥削我的。

因为哪怕最后没成交,她实实在在收获了一个咨询,一分钱不花。

设定和捍卫你的规则

我那时候对这种行为还相对比较宽容,想着对方可能是心理问题比较严重,所以没这么直接怼回去。就给她这么回复了:

培训这件事情,how much you learn depends on how much you devote.

其实别的不说,就说电子书的内容,你真正去实践了,去做,再把问题拉出来讨论,我觉得一个人的人生也算是改变了。

你说新东方、钢琴的课程,我觉得有一点。这些东西和两性关系,他们的重量级完全不是在一个级别上的。你在市场上可以找到无数家英语、钢琴的课程,但是你也可以尝试去寻找一下,高质量的帮助人们突破关系能力的课程。

你如何评估价值?就说我们最近的对话,我不知道你怎么评估,在我看来这个价值已经超过7500了。因为你以前跟异性的沟通(可能还包括跟同性的沟通)很可能是在忽略人的前提下进行的,这个无论是对你的成功、还是幸福,都可能是非常大的问题。这些对话不能够帮助你突破具体的沟通能力,但是却能帮助你看到更好的方向。而方向的错误对人往往是致命的,努力无法挽回。

还有,你说「而不是一股脑热情砸钱进去 然后又失望要求退货」,如果你是带着一腔热情希望快速解决问题,我觉得现在就不用加入了。因为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心态的改变。这是为什么课程做成长期的项目,持续的让大家案例讨论和交流。

培训这事情就和医院一样,大家进来买的是机会,而不是确定的结果。它只是改变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把培训想象的太美好的,我觉得往往和把恋爱想象得太美好的人一样,往往在中间就退却了、失望了。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这是长期的关系,长期关系你不仅仅是被优点吸引,也需要能够去克服问题,持续的投入。

课程介绍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尤其是中间提供了一趟微信案例课的教学。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上次也有和你类似性格的咨询者,跟我谈了半天她的想法,然后我发现我让她看的课程介绍和试听课都没看......

如果你看了试听课和课程介绍,而我最近也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你分析你的对话了,依然觉得价值感不确定,我想也没办法再给你额外的信息了。你进入课堂大致也就是这样,无外乎加上其他人的案例讨论,以及带上你的案例分享给他人,一个持续的学习过程。

如果你觉得这种持续的案例学习不是你想要的,那么就不应该加入课程。反过来如果你要加入课程,就需要有决心和投入,愿意去观看、讨论别人的案例,自己去实践并且分享你的实践,获取帮助和支持。

简单的说要达成结果你需要花钱也需要花时间和心力,甚至可以说,一个人的决心,他多想要改变,这件事情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效果。一个人下定决心把时间、钱砸进来,这事才更可能办成。反过来首先纠结「这事不成怎么办」,我觉得很多时候,其实还是痛苦不够,以及承诺度不够的表现。

当然我也在采取措施更好的帮助大家行动,但整体原则总是在起作用。

所以整体来说能够让你体验的,其实基本上都有了。剩下的就是你自己的决定了。到底你有多想改变,以及你是否希望按照课程的教学方式去学习,这个你自己思考一下吧。也建议参考一下市场上其他的可能的选择。

毕竟,课程不提供退款机制,没有后悔药。来了,就得努力向前。

对于索取型的人,一定要特别注意,设定和捍卫你的规则。否则你可能被吃的骨头都不剩。

她要谈支付条款,对不起没得谈,我只跟她谈课程的原则是什么,例如需要她的持续投入。爱来来不来就这样了。

她要设定规则打压我持续示高价、那我也要反过来示高价,对她设定规则。

当然,也可以直接不理她。

警惕:说明证明坑

前面这位咨询者,她还在质疑「课程的价值」。

如果是正常的、互相尊重的沟通,那么可以继续讨论这件事情。但如果是对方在索取示高价打压你了、肆意踩踏规则,那就当心了。

低阶销售本能的反应,就是想要证明自己是有价值的、说服对方。

但这样一来,反而更加坐实了你的低价位。

她质疑,你就证明给她看,还是你在为她服务呀。

反过来,看这个案例,这位咨询者,她又做了什么呢?为我考虑了吗?除了索取和打压,啥都没干。

那凭什么,我特么的还要证明,我们对她是有价值的。

当你尝试澄清她的质疑、证明你的价值的时候,这个行为本身,就说明你「需要她」,需要她的认同,要不然你证明干嘛呢?

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你证明自己的价值本身,这个动作就是非常强烈的「示低价」。越证明说服,越低价。

有些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客户质疑销售的价值,销售各种辩解。针对销售的辩解,客户提出更多的否定、质疑、打压。

结果越辩解,心理越处于下风。

所以我的回应就反过来了,没什么好证明的,而是怼回去为什么她的质疑有问题。然后反过来告诉她,课程的规则是什么。

当然讲的还是比较柔和。

你要来上课,就要遵守课程规则,而不是你来划定什么条款。

中国近代史里面,一个经常出现的词汇就是「不平等条约」。索取者他们之所以要千方百计打压你的价位,很大程度也是为了占据心理优势,从而让你服从更大不平等条约。

所以共产党一个核心原则,就是事情都可以谈。但如果是不平等条约,对不起不奉陪。

止损重于获利

销售大多数时候在谈「获利」,其实我觉得更基本的是「止损」。

古人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的时间精力就是那个青山,客户就是那个柴。

炒股做交易,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有纪律,例如你的止损点是多少,那么到了就严格执行纪律、退。

别想着损失了还要捞回来,而且可能盘面看上去好像还有戏啊。

非常的危险。

尤其是跟极端的索取者,往往因为你可能被推动付出,还可能看到诱饵,心智不坚定,可能一步一步就被吃的骨头不剩。

对方极端是不是一开始就体现出来呢?未必,往往是你相对心理价位越低,越被操控,压榨行为就越明显。

毕竟如果老虎都在大街上张着血盆大嘴,人们早就要么逃掉、要么射死它了。

我没有说案例中的咨询者是这样的极端,只是在这里警示。哪怕对方没那么极端,你还是得有自己的规则。

就像炒股,止损点就是规则啊,你愿意接受的亏损底线。设了,就严格执行,然后检讨改进。

她的回复:继续质疑价值

这位咨询者回复我:

你说的付出多少就会得到多少我当然相信 。然而这个付出在我 ,你的付出我却是控制不了的,比如说你中途有了其他更多的学生,没有办法及时回复我的信息,又或者你拥有其他更好的项目,投入这一块服务的热情降低。我能保证我的投入,你却缺少所有外部约束,我也缺少任何保障,只有靠你的自律,既然是个长期过程,双方应该有所制约,至少给我一个拿脚投票的机会。这个两千两千的冒险我可以买,就当是一件衣服,再多的话,我就有点心态不端正了。从你的成本而言,这是个一本万利的生意,你会招越来越多学生,成本却几乎不会有任何增加,只会摊薄分配给每个学生的时间,所以我的确有诸多的不放心。

感谢你读完这么一长段 我手机貌似没有分段功能。

如果完全照价值规律卖知识 一本道德经卖10万元都嫌少 但是事实上这个价值并不是完全按此衡量的 。然而这是我的想法,所以我想与你沟通,你的课程价值当然很高,否则不会让我这么感兴趣。

她还在质疑、打压价值,连「就当是买个衣服」都说出来了,然后「再多一点就心态不端正了」。

不管她说什么,现实就是,要按照她的要求来。

又说「课程价值当然很高」,但愿意承担的风险就是「买了一件衣服」。

到这里再次强调,别干证明自己有价值、想要说服对方的事情,例如举出成功案例什么的,表示可以满足对方要求啊,别围着对方转。

我就直接跟她最后沟通,结束谈话了。

谢谢沟通。

你说的顾虑,从你的角度都是有道理的,甚至我也可以解释。只是任何事情都有成本,沟通成本也是成本。在现阶段,课程的招生原则是选择沟通成本低的学员,更容易理解事物价值并且投入其中的。这样往往更容易出现好的结果,对于培训课程的整体氛围、下一步的工作都很重要。所以怎么说呢,你的顾虑从课程的角度,未来应该提供更好的解释说明。但现阶段真的是不想解释更多了,看大家自己的意愿。

还有关于这件事情,我觉得我们价值评估存在很大分歧。你把关系的学习和提升,跟买衣服放在一起,说实话,我不觉得这两者有任何可比性。还有,一本万利这个词,抱歉我听的有些反感。你真的认为这事情就那么容易?

以我的看法,你还是在用消费品的眼光来看这件事情,对我来说我做这事情是帮助人们有一个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这两者没法比。当然这是不同的看法,我不是说你有错误,只是我们不同。

那就这样吧,反正电子书我也是结合过去的课程,总结出来的核心思想。希望对你有帮助。建议过一段时间回头看一下吧,例如「成长型关系」。知识的价值很多时候取决于一个人所处的阶段。现在我们来谈也恐怕谈不拢了,那就看时间的迁移,大家会怎么重新认识这件事情吧。

准备收场了。

她的「新提议」

然后她给了我回复如下:

各退一步 我半年一付 今天一次4000元 感觉效果好12月31日再付4000元 干不干?

这个回复,我彻底无语哈哈哈。

注意她的说法:「 感觉效果好12月31日再付4000元」,其实她已经偷换了分期的概念。

本身分期也是全额的购买承诺,只是分阶段支付。她变成了「感觉效果好再付」,最后课程多少付多少钱她说了算。

强行打破规则。

而且还有,不知道各位注意到了吗?看上去她在跟我谈判,其实她没拿出任何东西,给我价值。

而是把我本来课程的条款,当成谈判筹码。

看上去好像她还在让步的样子,其实哪怕按照这个协议,我也就是承认我的课程价格不是8000,而是4000,她再看她的感觉要不要给个小费。

而且以这姐姐的挑剔索取程度,我的要是要赚她那后4000块,估计真的要被压成渣了,还不一定拿到钱。

当时我就想起,我毕业后的第一家公司,我拿工资的时候,发现跟协议不一样。HR说,一部分工资扣起来,作为年底奖金。

这位咨询者吧,跟川普老师真是一个路数。没有谈判筹码,从你身上割一块作为谈判筹码,到最后好像你还要努力争取拿回一部分,已经是人家的让步。

最后的回复

我回复她如下:

姐姐。

你是做deal的吧?我觉得你还是在用生意的角度来跟我谈,但学习这事远远不是单纯的生意。

7500块这个数字,多它我不会富少它我也不会穷;对你也应该一样。从赚钱的角度,我真的觉得我没有强烈的意愿来说服你加入。恰恰相反,你这样做对我来说会更有顾虑把你拉进来,因为感觉你对这件事情的价值感和投入感不足,进来之后也是容易抱怨的客户,对我来讲以前已经有过先例,学员在课堂上发泄一肚子怨气,觉得老师这也没教好那也没教好,学了用的时候就碰壁。有趣的是,他那段时间从来没有跟我沟通过在实践中遇到的任何问题,每次一沟通就是老师这也不对那也不对。

处理了一次我以后不想再有这种事情发生,我只想找已经意识到了高质量关系的价值和自己的问题,有强烈的渴望改变,愿意去努力的学员。这样的人往往态度好交钱快意愿强省事。通常在钱上面纠结的往往最后课程中也是纠结。

曹操说袁绍「见小利而忘命,谋大事而惜身」。简单的说格局问题,看不清楚事物的轻重。

就说女人,很多妹子买衣服买包包化妆品美容各种,花的钱多了去了吧,花了之后想剁手的也不少吧,那这种事情是不是会一直纠结呢。我看大家还是挺high的呀,该花的不该花的好像也都没停着。反过来两性长期关系的能力,这个对幸福非常的重要,大多数人恐怕一生中都从来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但是要花钱花时间反而纠结。

我没有说花钱花时间在衣服包包化妆品美容等等上面有什么不对,只是说任何事情都有优先判断。纠结很多时候是在自己心目中优先级不够高。你跟我在这里谈deal,可是时间就是金钱,这个道理姐姐你也应该知道。单纯从我们沟通的时间成本,说实话哪怕我写篇知乎文章,通常也会招来新用户买单了。

在我们的沟通中,你在问、再提要求,可是我在教育你帮助你。不知道你有没有意识到,我们的沟通是不对等的,我付出的成本比你会高很多。包括回复你的这个要求,也是我觉得既然你邮件了,那我尽量做一些帮助你的事情。因为觉得你的关系问题很大(第一份邮件开始就感觉你关注效率缺乏对人的关注,然后紧接着第二封邮件问收到没感觉是控制欲强),你其实是非常需要帮助的。

我觉得你现在的行为还是表现出很强的控制性,想要谈deal,想要掌控规则。可是真的对不起,学习这件事情,如果你要加入,你就得学会先遵守规则。这不是购买美容卡,客户花了钱说了就算。我不觉得你表现出来的态度,是一种想要真正渴望改变的态度和对老师的尊重。

当然上述都是我自己的看法,不保证正确。但是也请理解,大多数情况我是不会写这些反馈的,我又没收费没有教育你的义务。但我想对你最好的尊重就是告诉我的感受,也许可以帮到你。

好了就这样吧,请自己考虑吧。真的不要谈任何条件了,谢谢。

她回复我如下:

谢谢 我没想到收到这么长的回复 言简意我从不抱怨 因为不行我就撤退 这也是我坚持这样做的原因

两年半之后

上面的对话,发生在2016年。

转眼到了2018年底,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

有天我突然收到她的微信:

还在办咨询吗?

我想了很久 关于感情 还是觉得你的话最中肯 曾经最帮过我 我爱的人和我无话可说 现在 已经分手了 还放不下 关于沟通 很想向你学习 可是估计你不教了吧。

别人的都是小聪明 而你的说到了本质。

两年多的经历,分手的伤痛,这个感受应该是很诚恳吧。

我跟她又聊了聊。

那么各位看官, 到底她是加入课程了呢,还是没有加入呢?

为什么呢?